欢迎书友访问耽美文
首页穿越古代做夫子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39节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39节

    “到底是少年心性啊。”大家如是说道,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纯朴忠厚啊。
    殊不知楚辞衣袍底下的狼尾巴早已甩上了天。
    第55章 国子监荐帖
    县学的夫子们等在外头, 听到里面传来的话不由面面相觑, 然后有志一同地将羡慕的眼神投向秦夫子。教徒当如是啊!
    秦夫子面色复杂, 他确实没想到楚辞会拒绝祝提学给他冠字的提议。当时乍一听,他确实有几分失落, 其实他已经帮楚辞拟好了字, 就等楚辞生辰, 上门请他当大宾了。
    但另一方面, 他却欣慰于楚辞的优秀,若是能得祝提学冠字, 往后前途无可限量。
    楚辞拒绝的那一刹那,他其实是生气的, 觉得他太过儿女情长了, 不懂为自己打算。但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骄傲。这一辈子, 收到这样一个徒弟,已经足够了。
    中午时分, 杨县令设宴款待, 特别把楚辞四人喊去陪席。那祝提学对楚辞口中的恩师也产生了一丝兴趣,便让孔山长把他也请来。
    席间, 众人推杯换盏,说些各自知道的趣事。祝提学和秦夫子交谈过后, 说道:“我这才知道, 你这学生为何会如此维护于你。”
    “大宗师过奖了,愚徒不知礼数,冒犯了大宗师。幸亏大宗师宽宏大量, 不与他一般计较。”
    “你既是举人,为何不谋个官身呢?”考上举人就意味着踏上仕途,即使会试不过,也是可以去补官的。
    “多谢大宗师关怀,不过相较于做官,还是夫子这个身份更适合在下。”秦夫子其实补过半年的知县,只可惜那一次让他伤透了心,故愤而辞官归故里,当一个闲云野鹤的夫子更加自在。
    “原是如此,不过教化人才也是一项大功德,和为官也没什么两样了。”
    “……”
    宴后,祝提学去了县衙为他安排的休息室,之后他让人去请莫道员和楚辞过来。
    “去岁多亏你的献灾之策,才解了漠北困境。这匾就是回馈,你可还满意?”在场没有外人,祝提学也就开门见山,他观察了楚辞一早上,觉得他不是那种没有分寸的人。
    “能为朝廷解忧,学生喜不自胜,如今又得提学大人看重,赐下此匾,区区数言难表吾之心情。”这东西可是有钱也换不回来的,挂上去能福及子孙,甚至整个地方都能跟着一起沾光。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样东西要给你。”祝提学示意,莫道员上前一步,给楚辞送上两张名帖。
    “这是——”楚辞打开一看,顿时失声,这是荐帖,推荐持帖之人入西江省国子监进学。
    这国子监在前朝时仍然只存在于京师,后太祖上位,言只有一所,不能广纳天下有才之仕,当是朝廷之不幸,便颁下圣旨,每相邻两省设一所国子监,全国各地共七所,京师独占一所。就读于其中的学子称为监生。
    监生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楚辞甚至还把《临死前的严监生》当作过公开课的内容。
    这个词,其实和衙内是可以划上等号的。国子监是省内乃至国家最高学府,只有贡生和荫生可以入读,之后统称监生。
    这贡生吗,就是各府提学举荐上去的人选,每两年举荐一次,一次一个名额。祝提学升任省提学官已然是板上钉钉了,故而他有两张名帖。这举荐暗地里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大的,早已不复刚出来时的公正了。
    荫生更是一目了然,根据祖辈官员福荫入学的,就是荫生,当然,这官员只限五品以上的官,并且一家只荫一人,知府的子孙尚且能勉强入学。
    国子监的学子有几个好处,他们可直接参加乡试,不受秀才名额限制。乡试落第者亦可参加科试补录举人之名,中者照样可以参加会试。这也算是朝廷给官员们的福利了,帮他们的子孙铺了一条康庄大道。
    有了这张纸,他也可以放下心去治春秋,不用担忧万一落第之后该怎么办了,这就是一条退路。当然,乡试还是要尽力而为的,中举和补举的,完全就是两回事。补举者会试无论考的多好,都只能取为倒数几名,除非你还能在殿试上大放光彩,才有可能出头。
    楚辞这才知道,他当初写的那薄薄的几张纸到底换来了什么。
    虽然其他人得到好处只会更多,但他只是一介秀才,若无上头举荐,一辈子也送不出去那张纸,这其中的得失倒不必理会。
    楚辞深深地朝祝提学鞠了一躬,感谢他的提携之恩。在等级制度分外严苛的古代,他们这些当官的若要欺他简直易如反掌,能碰上这样的,其实算是他的幸运了。
    楚辞从提学那里告辞后,和莫道员一起往外走。
    “楚辞多谢老先生提携,若无老先生,我也就没有今天所得的这一切。”
    莫道员笑道:“不过互惠互利罢了,你也无需谢我,反倒是我沾光了。”待祝提学升任省正提学后,他也能更进一步,由分巡道进为甘州府提学了,莫说他们相差一级,就算只是半级之差,也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跨不过去的天堑。
    楚辞还未踏出衙门,一个衙差就朝着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这位书生可是楚秀才?县令大人请你至后堂一叙。”
    楚辞无奈,这一天赶场似的,但没办法,他还是非去不可的。
    杨县令见到楚辞时笑容满面:“老友来了?快快请坐。我今日请你来,是为了和你商议明日去长溪村挂匾一事的。”
    按理来说,长溪村出了“贤良方正”,那么他们村口要设一座牌坊,上书“仁善之村”,再把匾额挂在楚家祠堂里,供后人瞻仰。可问题就在楚爷爷是逃难过来的,他自己的牌位都设在村里的祠堂中。
    现在要去兴建一座祠堂时间根本来不及,而且匾额也不能一直搁在这里,所以知县找来楚辞,看他怎么说。
    “放在村中的祠堂里吧。楚辞是长溪村人,村中长辈乡邻待我极好,今日楚辞有幸得此匾额,必要让村中之人跟着一起享此殊荣的。”
    “老友大义呀!我这就派人下去通知,你明日便乘县衙的马车,随我一起去吧。”
    “老父母慈爱之心,学生却之不恭。”
    “哦,对了。前几日书坊管事来找书办,说是前些日子已将最后一批题集刊印出来了。你的那一份润笔,也是时候结了,本官待会就让书坊的人给你送去。”
    “多谢老父母。”
    楚辞心中暗喜,钱来了,可以回村让兄长建大别墅了。
    ……
    长溪村今天有大事。天未亮村长就让大家起来清扫从村口到祠堂的那条路,务必不让一个石子和一根杂草出现在上面。
    除此之外,他还叫了几个健壮的男丁去扫祠堂,将屋顶和房梁上都清理了一下。若不是他昨夜才迎接到县衙的公人,恐怕他都想给祠堂再上一层红漆。
    村民们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那有心之人瞧见村长夫人和她儿媳妇捧着东西上楚家去了,便猜测是楚家有什么好事发生。
    “老嫂子,这是我这个月刚裁的新衣,还未上过身,你试试可还合适?若不合适我们马上就改。”
    “绣娘妹子,你身上的衣裳也换下来吧,我这衣裳就穿过两回,你不要嫌弃。我这身形比你大,你就是怀着身子也没什么关系。对了,我给你们当家的也带了一套新的过来,你快拿里面去让他换上。”
    村长家婆媳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楚家三人搞得头脑发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好端端的送衣服给她们穿?
    “你们还不知道呀?”村长儿媳妇快人快语,“你家小二……呸呸呸,我说咱们村的秀才公呀,得府里的提学大人褒奖,赐了他一块贤良方正的匾额。据说一个省每年也就一人呢!”
    楚母脑袋一嗡,险些晕了过去。村长夫人赶紧扶住她帮她顺气。
    “我儿真的得了那什么匾?”
    “千真万确呀!您啊,就等着做老封君吧哈哈哈!”
    第56章 我也想要桃花源
    因为路程比较远, 所以知县大人的仪仗队先上路了, 然后杨县令才和楚辞以及楚小远坐上马车, 往长溪村去。
    快到长溪村村口时,县令大人下了马车, 坐上轿子, 前面鸣锣开道, 缓缓朝着村子前进。楚辞等人步行跟在后面。
    楚小远悄悄对楚辞说:“小叔, 当官真威风。”
    “是啊,所以你以后要好好读书, 才能当上大官,让大家都看见你威风的一面。”楚辞摸摸他的小脑袋。
    楚小远点头:“嗯, 我会好好读书的, 夫子昨天还夸过我, 说我背书背的快!”
    “那是夸你夸得多,还是夸钰儿夸得多?”楚辞随口问道。
    “……”
    楚小远撅嘴, 小叔真不会聊天!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鞭炮声响个不停, 待地上散满了红花之后,县令大人缓缓下了轿子。
    他身穿鸳鸯补服, 通身的气派让老百姓们都为之震慑。
    “恭迎老父母大驾!”平安镇的镇长领着村长和村里的长辈一起行礼。
    “各位父老免礼, 今日本官来,是要恭喜你们的。长溪村出了贤良方正之人,村风之好可见一斑。本官已经命人去做牌坊了, 到时候立在村口,供来往之人瞻仰。”
    “多谢老父母!若非您治下有方,我们村里又有何德何能,出这么一个贤才呀!”村里的老人说道,他每说一句,身子都要颤一下,楚辞很担心他再说几句整个人都要堆地上去了。
    杨县令显然也有此担忧,安抚了老人几句,然后就让他们在不远处的长凳上坐着。
    “请匾!”
    两个腰挎大刀的衙差面容肃穆,他们合力将那块笼罩在红布之下的匾额抬起。
    “楚秀才,这是赐给你的,由你亲自来揭匾吧。”
    “老父母容禀,学生有个不情之请,望老父母能够答应。”楚辞说道。
    “说吧。”杨县令看他的眼神很慈祥,他昨日已经探得提学口风,自己年后升迁有望,现在还不得把这个宝贝供起来。
    “学生是母亲受十月怀胎之苦生下来的,吾从小受她的教养,受益良多。况父母之恩,实在无以为报。故学生想请母亲一同揭开此匾,请老父母成全。”
    “孝子呀!我朝历来以仁孝治天下,你孝心可嘉,我又怎会做那恶人呢?快去将秀才公的母亲请来。”
    县令一声令下,马上就有人去请了。一群人簇拥着不知所措的楚母过来,楚母一见穿着官服的大老爷,吓得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娘!”楚辞紧走几步,然后在她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孩儿读书多年,累母亲与兄嫂日夜操心,今日孩儿得此殊荣,还请母亲与我一同揭匾。”
    “小二,快起来。”楚母感动地眼泪涟涟,“娘答应你便是了。”
    其他人也十分感动,这副母慈子孝的画面是长辈们都期望看见的。
    楚辞和楚母一人站一边,同时伸手扯下覆在匾额上的红布。瞬间,四个闪着金光的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光线似乎更加强烈,让人不敢直视。
    衙差们抬着匾额绕村一圈,村民们在各家门外看,抬到哪家门外,哪家便跪下迎接县令大人。
    最后,他们来到了祠堂里。
    楚父的牌位此时已经被放在了正中间的位置,楚辞和楚广以及楚小远三人点香祭拜后,才将匾迎了进来。
    杨县令站在上方念了一段文字,然后赐给了楚辞一套崭新的飞鱼服和二十两银子。楚辞当即表示,要把这二十两捐给村里,让村里用做修补祠堂和供奉长辈的香火钱。
    往常,这祠堂里的长辈们,只逢年过节才能受些香火,平日里没什么人打理,他们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但是,这块匾挂进来后,必须日日供应香火以示尊敬,干脆就让长辈们也跟着享享福。这二十两银子,不说多,起码可以用个四五年了。
    这匾挂在正中间的大梁上,挂上去的一瞬间,仿佛整个祠堂都变得不一样了。
    村长带领着众人叩拜,以后这祠堂也算是有了名字,就叫贤良祠了。
    村里的妇人们聚在一起整了几桌好酒好菜招待县里的人。杨县令有意提拔,便说县衙如今人手短缺,问楚辞有没有意向举荐人手去当个掌仓。这掌仓不过守守仓库,偶尔跑跑腿,每月月银五钱,四时孝敬不缺,经常还有油水可捞,随随便便一年也能弄个二三十两,比种田要划得来的多。
    楚辞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倒想起了一个合适的人。他大哥性子宽厚,不善言辞,根本不适合去县衙做事,不然哪天替别人背了黑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他那个姑父就不一样了。他常年看守镇衙大门,早就练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能,十几年的功夫下来,一些弯弯绕绕早就弄明白了。绝对不会轻易着了别人的道。而且,他这姑父虽有些世故,但良心到底还是好的。衙门里有个人,以后做什么都会比较方便。
    于是,楚辞笑眯眯地给杨县令推荐了他姑父。杨县令无所谓什么人去,只要是楚辞开口,这面子终归是卖给他的。他对坐在右手侧的师爷嘱咐两句,师爷立刻就去了镇长那桌,不到片刻便将这事处理好了。
    吃过午饭后,杨县令他们就赶回去了。楚辞得山长批准,可以在家待两天再回去。他把钟离钰托付给了张文海等人,因为家里还有一些事情亟待解决。
    “娘,大哥,嫂子,这是五百两银票,是我卖书得来的。”
    “什…什么?竟有这么多?”楚家人觉得太刺激了,前些天他拿回来一张房契和一张地契,现在又拿回来五百两银票,难道是他们太久没出去,如今外面的钱已经不如以往那么值钱了吗?


同类推荐: AV拍摄指南隔离日记(年下1v1)玉蕊绽(H 继父继女)赌 (校园,1V1)困逃(np)大师兄只想逃病美人(古代H)【快穿】睡了男主后我死遁了(NP高H)